2022年1月30日星期日

曲终人散终有时 安思远旧宅5500万美元易主

 

曲终人散终有时 安思远旧宅5500万美元易主

汤米
2017年07月24日09:40 | 来源:美术报
小字号
原标题:曲终人散终有时

安思远在公寓中

最近,纽约曼哈顿一处拥有80多年历史的豪华公寓以55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成为纽约5月成交价最高的一处房产。

据报道,豪华公寓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960号,这座12层高级公寓楼是由著名的美籍意大利建筑师罗萨里奥·坎德拉(Rosario Candela),在上世纪20年代末设计完成。整栋大楼正对中央公园,是纽约仅存的二战前豪华公寓的代表之一。

此次交易将该公寓楼第3层的全部22个房间一起售出。在此之前,这个气派的大宅曾是纽约最著名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和“交易所”。它的老客户名单中不单有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三世、香港富商何鸿卿、泛亚收藏的建立者克里斯蒂安·修曼等,还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美术馆、甚至故宫等专业艺术机构。而它的主人就是被称为“中国古董教父”、“明朝之王”的著名纽约古董商安思远(Robert H.Ellsworth)。

安思远旧宅内景

著名的古董鉴别商

安思远曾说,他也许不是最著名亚洲古董商,“但我是最有钱的那一个。”

1943年,14岁的安思远帮助妈妈,在一个为中国抗日慈善筹款的活动中跑腿,收集支持者赠与的物品。其中,鼻烟壶、花式水晶项链等极具异域风情的中式小玩意儿,引起安思远的兴趣。安思远在获知物品价格后,自己花钱买下来,再择机转手卖给古董商,这让安思远一个月挣到近40美元。根据《光荣与梦想》一书中对二战前美国物价的描述,当时一间单身公寓每月的房租大约为25美元。17岁,安思远辍学进入珠宝店工作,并结识了女古董商艾丽丝·庞耐(Alice Boney)。庞耐是当代最早的中国古董商人之一。她慧眼独具,发掘了安思远,并引领他进入职业艺术品交易市场;而她的学生则发现了更广阔的中国艺术品天地,并转化丰腴的财富回报给他的老师。

战后安思远开始研究中国家具,彼时收藏界的主流还是集中在中国青铜器、书画、瓷器等传统古玩上。安思远站在西方的收藏视角上,看到中国明清家具未被人识得之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思远与中国收藏家王世襄先后出版的中式家具鉴赏专著,不谋而合地将中式家具收藏推上一个高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亚洲部主任麦克斯维尔·赫恩曾直言,安思远的研究为博物馆的收藏开辟了一个新门类——明清家具收藏。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安思远真正与中国产生联系,要等到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从这个时候开始,安思远不断前往中国考察学习,并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收藏——收集《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3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赵光义命人收集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共403篇作品,然后摹刻而成,被称为“法帖之祖”。1994年,安思远听从中国专家建议,在香港拍得一卷流传有序的宋拓《淳化阁帖》。第二年,安思远又在香港佳士得拍到3卷《淳化阁帖》,这三卷均为摹刻王羲之书迹的专卷。这4卷 “魏晋至唐宋法书的原始留影”,至今仍为海内外唯一可见的北宋祖本。然而2003年,安思远以450万美元的价格将4卷《淳化阁帖》转给了上海博物馆。当时日本博物馆的出价已经高达1100万美元。而上海博物馆的出价其实低于安思远的预期,他觉得既然书帖属于中国,那“我就让它回到中国。”此后,安思远主动联系中国国家博物馆,归还了两件从非法途径流传出来的中国文物。上世纪90年代,安思远在香港成立了抢救徽派民居的艺术基金会。据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宏介绍,安思远的基金会至少捐赠了600万元,帮助修缮了5栋徽州古民居。为了表彰安思远的贡献,安思远被授予徽州荣誉市民。

纽约的亚洲艺术宫殿

2014年8月,安思远在曼哈顿公寓中去世,享年85岁,终身未婚。《纽约时报》在讣文中称他“将一生都献给了中国艺术。”安思远没有子女,他在生前就表示去世之后,所有的藏品都会被拍卖,他的遗言被实践了。2015年3月,纽约举行了“安思远私人珍藏”专场拍卖。拍卖方为了营造氛围,专门在洛克菲勒中心重现了安思远曼哈顿公寓的实景。镂空雕花的宫灯,古朴的中式家具,浑厚的石雕佛像,晶莹的青瓷瓶,还有墙上的山水字画,甚至连客厅的地毯都是来自故宫的旧物。多名与安思远有交往的业内人士,都曾表示安思远的公寓设计极其独特,是东西方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一座亚洲艺术宫殿”。而安思远的公寓不仅是他展现个人品味的私人空间,更是纽约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场所和收藏中心。远在1977年,安思远购买这套纽约上东区的奢侈公寓楼之前,他就和楼里的住户商量,并得到他们的允许,让他可以在公寓楼中进行古董买卖。随后的近40年的时光里,各国富豪,收藏家,博物馆馆长,艺术家,学者穿梭流连于此。曲终人散终有时。2015年纽约的春拍,安思远私人“宫殿”中1400件藏品,共拍得1.4亿美元。两年后,人去楼空的“亚洲艺术宫殿”以5500万美元卖出。至此,曾经盘旋在曼哈顿上空的东方艺术女神,与那位总是“想得很远”的古董商安思远一起从时代的舞台上隐退。88岁的曼哈顿960号3层公寓又将迎来它的新主人,一位来自哥伦比亚的金融大亨。

(责编:王鹤瑾、鲁婧)

 

中外嘉宾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共商全球性挑战问题

作者: 陈尚营、周畅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10-13 00:00 
分享

12日上午,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在安徽省蚌埠市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开幕。本届年会共设置6个主题论坛和4个专题对话,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中外嘉宾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会。

据了解,本届年会以“文明互鉴: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在文化多样性和“一带一路”等重大课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对气候变化、减贫和科技发展等全球性挑战问题方面,邀请各界人士多角度、多方位展开讨论,充分交换意见。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严昭柱介绍,作为一个文化论坛,希望能充分发挥文化在沟通、凝聚人心方面的独到作用,为各国携手应对挑战、维护和平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用对话打破沟通的壁垒,用智慧点亮前进的方向,用文明建构人类的未来。”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在开幕式上说,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多元文明的共生发展,迫切需要多样文化的创新创造,迫切需要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本届年会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办,阿塞拜疆共和国作为主宾对话国。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日报社、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意大利全球合作基金会共同主办。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在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设立的“阿塞拜疆文化之窗”国家馆在年会期间揭幕,集中展示阿塞拜疆的服饰、乐器、雕塑等展品。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是中国创立的一个高层次、非官方的国际文化论坛,自2008年成立以来,论坛已在苏州、杭州、上海、澳门、北京成功举办了五届年会。作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年会永久会址的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集中抢救复建了来自安徽、江西、浙江等地不同年代的400多栋古民居。

【责任编辑:曹原青】

安思远,带走的和带不走的

 

安思远,带走的和带不走的

2014年08月15日09:18         本报见习记者 安仁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号:  


  2014年8月3日,被誉为“中国古董教父”的美国收藏家安思远逝世,引起了国内文物界、收藏界的关注与怀念。这个大洋彼岸的美国藏家,对于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他热衷于东方文物的收藏,在他的一生中,不仅做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研究与传播工作,更是身体力行,为中国的文物回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今,这位外国友人去世了。随着他的离去,我们应该进行一些必要的反思,究竟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我们的那些远在海外的文物。在此,我们不妨观察并思考那些随着安思远的离去,他所带走的和带不走的。

  带走了

  对东方文化的一片痴情

  中国人认识安思远,不得不从《淳化阁帖》的回流开始说起。

  2003年,在多方的努力下,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的价格,从安思远手中将四卷本《淳化阁帖》购入馆中,成为了当年的重要新闻。

  上世纪80年代,从事中国文物收藏的安思远逐渐对碑帖产生兴趣,收藏了大量的碑帖精品,如宋拓《怀仁〈圣教序〉》、宋拓《怀素草书〈千字文〉》、明拓《天发神谶碑》、明拓《礼器碑》和《石鼓文》等。1994年,安思远参与竞拍,从香港藏家手中购得《淳化阁帖》第四卷,后又购得其他数卷。1996年,安思远携四卷北宋拓《淳化阁帖》到北京进行展览。受到了启功先生的高度关注,而促成“阁帖”回归祖国,也成了启功先生的心愿。安思远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充满感情,愿意促成此事,便提出用一些仅有经济价值、无甚文物价值的物品来交换,然而始终没有找到令双方满意的交换之物,《淳化阁帖》回归一事便搁置。其间另有他人提出了购买,但安思远都未应允。

  2003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上海博物馆终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淳化阁帖》。安思远曾说:“我只希望《淳化阁帖》回到中国,所以我对日本人开的价是1100万美元,对其他中国人开的价是600万或550万美元。”

  一位资深藏家对记者说:“安思远毕竟是一位商人。”这就说明安思远帮助下的文物回流工作也必须遵循古董商人的思维方式和利益诉求,安思远作为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收藏家,他的热心帮助和巨大贡献,并且能够做出如此的让步和牺牲,已经是一般藏家很难做到的了。 

  带不走

  西方人对中国文物的占有

  安思远之所以能够接触到,并且收藏大量的中国文物,主要原因还是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中具有收藏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土壤。安思远收藏的中国文物,是国内收藏巨擘所难以企及的。据悉,安思远没有子女,陪伴他的是他半个多世纪以来自己所构筑起来的中国珍宝世界。这些巨量的藏品会流向何方,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但是,安思远只是境外收藏中国文物的藏家中的一位。一位藏家告诉记者:“西方人保管的中国文物,恐怕比我们知道的还要多很多。”

  西方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规模的专门收藏中国文物艺术品的藏家与藏品阵容,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凌辱。在历次侵略战争中,大量文物被掠走,加之政府与民间缺乏保护文物的意识,通过其他途径也流失了大量的文物。斯坦因和伯希和就是在那个年代,利用了国人对文物的无知,以各种方式造成了我国文物的大量流失。

  十九世纪中后期,随着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的争夺,海外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兴起,西方收藏家对中国艺术的研究及兴趣与日俱增。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是西方人收藏中国古物的黄金时代。清朝的覆亡,很多藏品散佚,同时各省县都在兴修建设,发现大量的出土文物,由于缺乏监管,这些文物经由北京和上海的古董店,再卖给当时最出得起价钱的欧美收藏家。而这些优秀的中国文化的结晶,就在今后数十年的时间内,成为了西方市场中的争夺对象。很多藏品经手多次,已经难以记述其流失的时间和途径。

  近两年在国际拍卖中频频亮相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多是出自这些西方收藏巨擘之手,今年拍出高价的鸡缸杯便是一例。

  西方人

  保管中国文物的时代该终结了

  安思远的收藏之富以及对中国藏品的研究,远不止碑帖这一项。在某种层面说,他是一位收藏领域的汉学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尚且很少有人关注并收藏、保护明清硬木家具,而安思远即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并展开了研究,并出版了《中国家具——明代与清早期的硬木实例》。在明式家具收藏领域研究具有独到的建树。与王世襄成为了明式家具研究、收藏的两座巅峰。虽然不能确定安氏是否预见了数十年后硬木家具收藏的火爆,但是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价值的独到慧眼依旧为人所称道。

  除此之外,铜镜、书画、古籍等也是安思远在早年即开始收藏的门类。安思远的藏品从年代看源于上古先秦,下至当代,各种艺术门类,皆为其所藏,这在收藏界是十分罕见的。他在纽约的收藏界享有“中国古董教父”的美誉。上世纪90年代,安思远在香港成立了抢救安徽古民居的基金会,并带头捐款;2000年他发现自己在港澳购买的一尊武士浮雕是被盗文物后,主动无偿捐赠中国政府;2002年,安思远又将一件西周青铜器“归父敦”送还中国,和那尊武士浮雕一样,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安思远的离去,带走了对中国文化的一片真挚友好的感情,但是带不走现存在西方社会中,大量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这些远离故土的文物无时不刻地牵动着国人的心,我们又失去了一位朋友。而安思远走后,能有几人愿意帮助中国进行文物的回流呢?

  所以,一个时代应该终结了,西方人保管中国文物的时代该终结了。国人应该尝试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促进海外文物的回流。

  安思远著作及部分收藏